转眼51劳动节就要到来了,先祝各位亲,节日快乐!当然过节也不能忘记学习!在来套教程,那就配哦!
闲话短说,看这标题,还以为今天要讲什么牛哄哄的五轴刀路?
NONO~嘿嘿,还真不是!今天的主题简单的很!
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但背后涉及的内容各个都是大拿!
到底要讲啥呢?其实就是讲解下同一刀具下的2个操作之间的连接动作.
在三轴甚至是四轴里面,操作之间连接基本上是可以被忽略的.但五轴时情况就要复杂很多.
本文以Mastercam自带的haas vf-tr 5轴后处理为例,创建了2个3轴操作,使用同一把刀对模型的两边进行了切削.
为什么选haas vf-tr5轴呢?因为..自带的就这么一个后处理呗...
操作如图.
实体仿真情况很正常,无碰撞情况发生.
这样刀路就能使用了吗?
别急,看看刀轨仿真
刀轨仿真,模型内部为什么会有一条黄色的快速移动刀路呢?
这个刀路其实就是两个操作之间的连接刀路.
为什么模拟没有发现问题呢?
这是因为刀路之间的连接并不在刀路数据里.仿真器自然无法捕捉到进行仿真.
但无法捕捉到不代表不存在.无论你乐不乐意,连接就在那里.
既然实体仿真无法捕捉,那么机床仿真肯定模拟出来吧!
GIF
仿真结果都是什么鬼...A轴突然调头也就算了,最后怎么还从下而上提刀..
毕竟软件机床仿真仿的不是G代码,而是中间文件.与G代码情况可能不同.
那么我们看看G代码情况如何?
两操作之间连接怎么如此风 骚?
不是应该直接输出一个A多少吗?怎么还出来这么多代码?
先不管他!看看VT仿真什么情况.
GIF
简直不忍直视
最后的样子~~
辣么.软件的机床仿真 根本不能用了?
当然也不是,MC机床仿真中参数你需要调节的跟后处理尽可能一致,才能得到更准确仿真结果
当然调节机床仿真很费劲.好在有能驱动仿真的后处理.
因为生成代码与仿真使用的后处理一致,所以理论上MC的机床仿真应该也会得到跟VT一致的情况.
启用后处理仿真.
GIF
仿真效果完全一致
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干掉那些自己生成的A轴移动
这些奇怪的A怎么出现的?
其实是旋转轴移动被打断造成的.
在后处理中搜索
brk_mv_head : 1
brk_max_ang : 1
改成
brk_mv_head : 0
brk_max_ang : 0
关闭打断旋转轴移动
再次生成G代码
现在的G代码已经没有那些A轴移动了.
看起来好像更靠谱了?
仿真下试试
GIF
GIF
变化是有的,但过切还是很严重啊.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这个碰撞情况.
最安全的做法是,在A轴转动前把Z轴提高到最高点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浪费时间,却是最安全的.也是绝大多数CAM后处理标准操作.
MC后处理当然也可以实现这样操作.
问题是自带的这个后处理并不支持,需要我们自己来写代码!虽然要实现这个代码也不复杂.但我(jiu)想(bu)看(shuo)看其他解决方案.
因为操作中间并没有代码,所以首先考虑到的自然还是修改后处理.
那就看看后处理里有没有关于安全避让机制.
在后处理里面,你能看到这样的代码
use_stck_typ : 0 #0=Off, 1=Stock def., 2=Limits
up_x_lin_lim : 250. #X axis limit in positive direction
up_y_lin_lim : 250. #Y axis limit in positive direction
up_z_lin_lim : 250. #Z axis limit in positive direction
lw_x_lin_lim : -250. #X axis limit in negative direction
lw_y_lin_lim : -250. #Y axis limit in negative direction
lw_z_lin_lim : -5. #Z axis limit in negative direction
作用就是类似于限定安全避让范围.
其中use_stck_typ参数为控制开关.
当use_stck_typ设置为0时,关闭此功能.
为1时使用毛坯大小
为2时使用下面up_x_lin_lim等参数设定的矩形区域为安全区域
论灵活性,自然是设定为1,使用毛坯设置
将use_stck_typ : 0设置为use_stck_typ : 1
然后到软件中设定毛坯
毛坯要尽可能的大一些,不然不安全呗!
因为这里处理中间连接还是由后处理来生成,所以MC机床仿真依旧无法捕捉到.
虽然机床仿真无法捕获,但基于后处理的仿真还是能得到移动数据的
在MC后处理仿真里还是能获取到增加的关键点的.
GIF
贴着表面飞过.好怕怕.
从新生成G代码,能看到Z轴提刀高度由先前的185提高到了350.
仿真下看看情况如何?
GIF
哎哟,好像不错嘛.
刀路连接安全通过,看起来后处理中安全区域设定是有效的.
为什么后处理仿真看起来贴着零件?这纯粹是我自动插值写的太烂.
这种处理方案简单有效,要说缺点就是不太直观,设置小了不安全,设置大了又容易超程.
那还有更直观的可以观察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然有了!原理也非常简单.在两个操作之间人为增加一个"点".
让连接通过指定的点.这样整个连接就处于"可控"范围内了
先关掉后处理中安全区域功能.关闭毛坯,以防对我们代码产生影响.
在图中绘制一个点.
我们让连接通过这个点.
说的好像很轻松,咋通过呢?
特简单,在两个操作之间,插入控制点功能.
此功能在2D刀路菜单最下方.
可以插入多个点,但一定要注意刀具平面应该在两个刀轴的过度状态.
这里我们采用的是俯视图
OK.刀路已经出现了,我们看看刀路模拟.看起来还不赖!
我们来看看MC机床仿真情况如何?
GIF
依据在神游模式,模拟的还给撞了.莫非机床仿真已经过五一假期了?
在看看后处理驱动仿真
GIF
情况看起来很好..与预期值完全一样.最后生成G代码.
很直观的看到插入的点信息.
那么VT仿真情况呢
GIF
节点确实有效增加了.问题又解决了...
这种方法操作不麻烦,也不需要改后处理,简单高效,且较为直观,唯一不爽你增加试试就知道了...好了我不卖关子.不爽的地方在于选点比较讲究,选得方法不对,得到的定位数据就有问题!
那么还有更傻的方法能实现安全连接吗?
当然了!
在X7版开始(不幸的X8被隐藏了)新增了一个叫做多轴连接的功能.
一起来看看.
点击多轴连接,选择要进行连接的操作.
因为要用连接功能连接,所以我们做的连接点就不要选了!
设置安全区域,我觉得球形挺适合这个图形.
确保安全球形包裹住模型.
点击确定计算.
连接的刀路看起来就是那么的正经!
机床仿真下.
GIF
连接是很正确,但这个谜一样的运动是怎么肥四...
多轴连接刀路无法使用后处理驱动仿真,所以直接看代码吧!
移动又重出江湖了,到机床上会这样呢?
GIF
多轴连接 还是很靠谱的...
操作设置都比较简单,缺点就是容易造成MC文件巨大...
强中自有强中手,坑上还得在挖坑..
现在程序是A轴旋转了一圈,如果想要让A轴保持+方向(就是面向用户),让C轴转一圈在继续加工呢?
这样应该用不到多轴连接了,直接仿真先前的两个开粗操作即可.
要限定A轴+向,肯定又得改后处理了...
后处理先不急,先把机床仿真改过来..
设置机床定义,选择手动模式告诉他第二轴最小从-120改为-10.这样仿真中A轴就不会超过-10度了
载入仿真
GIF
A轴确实没换向,但连接还是不正确.
那么后处理驱动仿真会怎么样.
打开后处理,想学UG编程,在496610960群可以帮助你要改的地方跟机床仿真一样.就是第二轴角度限制从-120改成-10
搜索
#Set the absolute angles for axis travel on secondary
sec_limlo$ : -120
sec_limhi$ : 120
#Set intermediate angle, in limits, for post to reposition machine
sec_intlo$ : -120
sec_inthi$ : 120
这里是第二旋转轴的角度限定.
改成
#Set the absolute angles for axis travel on secondary
sec_limlo$ : -10
sec_limhi$ : 120
#Set intermediate angle, in limits, for post to reposition machine
sec_intlo$ : -10
sec_inthi$ : 120
保存.
先调用后处理仿真看看刀路咋样
GIF
还不错.
就是耳朵这里有点小碰撞.
输出G代码
情况完全一致
这样解决起来就简单多了.只要提高退刀高度就可以了.
最后憋个大招..
还能更简单吗?
最一劳永逸的方法自然是改后处理了,具体怎么改呢?
怎么让他提高到安全高度在转动旋转轴?
后处理的方法就不讲了,讲讲怎么在操作里实现这种功能..
把后处理角度限制取消!
超级大招来了!
在第二步操作里(第二步,就是要连接的那一步)刀具页面,启用强制换刀..
大招可真简单....
生成的代码里就能看到在连接处新增的G91 G28 Z0了..
后处理驱动仿真
GIF
额,一闪而过,但还是明显看到Z轴回零了.
GIF
VT仿真,完美的刀路,搞半天其实只是多选了个对号.
搞定这个地方,就离着能更好使用自带后处理更进一步了.